時間撥回到三年前,2018年的5月,彼時剛剛加入向陽的徐杰,為公司拍攝了一張企業形象照,那張照片時至今日仍常被作為宣傳資料使用,頗具書生氣質的他處于正中央的醒目位置。
經過2年分別在經營中心市場分析部、國際采購部的歷練,如今的他看上去更加穩重成熟。此番出征印尼,也許是由于水土不服加上工作繁忙,他比之前更顯消瘦。
從事過產品計劃分析、原料采購業務的他非常熟悉經營工作的各項流程,能夠銜接溝通各種各樣的需求。再加上有留學背景,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,對海外生活熟悉。用徐杰自己的話來說,便是“走向這片似乎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平臺,不斷拓展自己的邊界,實現人生的價值。”
自項目組建伊始,為適應復雜的海外環境,擔任總經辦事務、行政后勤、公共關系協調、地采管理的徐杰便做好了“缺衣少糧”的準備。
以往國內項目經驗不能滿足海外需求,較大文化差異也考驗著項目的溝通協調能力,于是他積極開拓思路,提前做好了一份關于工作開展的詳細計劃手冊,以供項目參考。
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,實際情況遠比徐杰之前預想的更加復雜。物資缺乏,他便多方協調,與其他同事開展跨度2000多公頃的“地毯式”搜索,就連廢品站也不放過,好不容易買到物資,又必須連夜守候運輸,確保不出任何差錯。
徐杰回憶,有一次一批設備需要臨時從別的項目現場轉運回來,其中還包括一臺壓路機,如果不能在明天之前轉運完成,將會對工期進度造成嚴重影響。
時間不等人,徐杰立刻組織協調人員,開始了這場與時間的賽跑,短短4個多小時,便將一大批重型機械設備轉運到位。第二天,當施工順利進行時,他懸著的心才落了地。
剛開始沒人干活,他便學會了開壓路機;為了給山地開荒,確認項目場地面積,那段時間常常和同事們出入原始森林,沿著山里的小溪爬進去做測量和放點,深度體驗了一把“荒野求生”。
“在這里的這段時間,和遠在國內的家人視頻通話的時候,是為數不多的輕松時刻。”他表示,家人從始至終都非常支持自己的選擇。“趁著你還年輕,多出去闖一闖。”臨行前父親的寄語仍在他耳邊回響。從2019年與妻子在長沙結婚,到后來女兒出生,再到今年女兒已經快要上幼兒園,徐杰笑言,女兒的第一聲“爸爸”都是在電話里學會的。
徐杰說,隨著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軌,局面逐漸打開,人和資源都能聯系上了,自己在完成系列任務后,也非常期待能在不久后利用上探親假,與久別的家人團聚。“他們是我繼續在印尼拓荒的力量源泉。”
如今的印尼產業基地在不斷擴大“朋友圈”,隨著越來越多優質供應商的加入以及工程項目的落地實施,“一窮二白”的現狀得到大幅改善,更多的向陽人也將跟隨徐杰等一眾先頭部隊的腳步,加入到這場“開疆拓土”的創業中,書寫向陽海外發展的新篇章。